当打印模型的尺寸与设计的不符,出现了较大的偏差,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的。从V1.8.0 Beta版本开始,CHITUBOX引入了公差补偿的功能。这一功能可以让你在打印模型的时候,对内外径进行调整,达到对超出公差范围的部分进行补偿的效果,让你的模型更加精确。
当打印模型的尺寸与设计的不符,出现了较大的偏差,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的。从V1.8.0 Beta版本开始,CHITUBOX引入了公差补偿的功能。这一功能可以让你在打印模型的时候,对内外径进行调整,达到对超出公差范围的部分进行补偿的效果,让你的模型更加精确。
模型的哪个部位能够得到补偿
CHITUBOX的公差补偿功能补偿的是模型的内径和外径。两者的具体定义如下:
内径补偿是针对模型的每层切片上,封闭的内轮廓(例如孔洞的轮廓)的尺寸偏差的补偿;
外径补偿是针对模型的每层切片上,外围轮廓的尺寸偏差的补偿。
如下图所示,红框是内径补偿会作用到的地方,绿框所示的是外径补偿作用的地方。
需要注意的是,内径补偿只作用于完全封闭的内轮廓。如下图内部挖空的地方,即便它几乎完全封闭,但因为和外轮廓是相通的,所以只有外径补偿会生效。
CHITUBOX的会允许你输入两个补偿数值,来对内外径的尺寸(a和b)进行增减。如下图所示:
你需要输入内径的补偿值(a)和外径的补偿值(b):
a的值越大,内径越小,模型实体越大。a的值越小,内径越大,模型实体越小。a为正值(补偿模型收缩部分),内径减小,模型实体增大。a为负值(补偿模型膨胀部分),内径增大,模型实体减小。
b的值越大,外径越大,模型实体越大。b的值越小,外径越小,模型实体越小。b为正值(补偿模型收缩部分),外径增大,模型实体增大。b为负值(补偿模型膨胀部分),外径减小,模型实体减小。
需要注意的是,a和b的值的变化作用于内外轮廓的每一条边。例如在上图中:当b增大时,上图中外轮廓的四条边都会往外移动b值,相当于外径增大了2*b;而当a增大时,整个圆的边会往内缩小距离a,内径(在这里是圆的直径)会减小2*a。
公差补偿的具体使用方法
在CHITUBOX里,使用这个功能的具体步骤如下:
第一步:点击切片设置按钮。
第二步:点击高级。
第三步:根据需要,选择公差补偿或者底部公差补偿(下面有底部公差补偿的解释),然后输入相应的a(内径)和b(外径)数值
(因为考虑到底部初始几层的打印设置和其它层有所不同,它们的尺寸也会存在和其它层不一样的尺寸偏差。比如它们会因为曝光时间较长而出现尺寸偏大的,俗称“大象脚”的问题。为了解决这类问题,CHITUBOX为底部的公差补偿设定了单独的补偿设置,专门针对底部的这几层进行补偿。)
这样公差补偿的设置就算完成。只要完成其它的编辑和处理,就可以进行切片和打印,查看最终的补偿效果了。
在一般使用中,这个功能的建议使用方式是先在未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测试打印一次,对打印出来的模型进行测量。如果测量的结果和设计的差别很大,则进行公差补偿,再打印测试,直到模型的尺寸精度可以满足要求。
一个简单的公差补偿测试案例
我们对这个功能进行了简单的模型打印测试。
我们选用了典型的孔轴配合模型进行打印测试。配合轴的设计外径尺寸为10毫米,配合孔的设计内径是10.5毫米。
第一次测试打印出来的模型,经测量,配合轴的直径约为10.19毫米,配合孔的内径为10.05毫米。
可以看出,轴的直径偏大,而孔的内径偏小,两个模型都有所膨胀,无法进行适配。
因此,我们用CHITUBOX对两个模型进行公差补偿。我们对a和b值分别设置了-0.2和-0.1毫米,以期望内径能够增大约0.4毫米,外径能够缩小约0.2毫米(根据之前的解释,这里内外径改变的值是补偿值的两倍),更加接近初始的设计值。
经CHITUBOX的公差补偿后,测试打印出来的模型,配合轴的直径约为10.00毫米,配合孔的内径约为10.43毫米。
且配合孔的内径可以适配轴的外径。
可以看出,CHITUBOX的公差补偿是能起到有效的补偿效果的。
最后,需要注意的是,模型尺寸的偏差还受材料、硬件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。所以不同机器,不同树脂等情况下,补偿值不具有通用性。